今天我们来解读帛书版道德经第九章,首先说持而盈之,持"是紧抓不放,"盈"是贪得无厌。就像端着一个杯子不停地往里倒水,明明已经满了还要继续倒,最后只会洒得满地都是。这不正是现代人的生活写照吗?
我们总在追求更多:工资要更高,房子要更大,孩子要更优秀。朋友圈里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考了满分,马上焦虑自己孩子不够好;听说同事升职加薪,立即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够体面。这种永无止境的比较和追逐,就是典型的"持而盈之"。
老子说"不若其已"——这样不就很好了吗?懂得满足的人,看到孩子虽然成绩普通但孝顺懂事,会觉得"不若其已";发现爱人虽然不会甜言蜜语但踏实可靠,也会说"不若其已"。这种知足的心态,才是幸福的真谛。
而现实中,我们为了得到更多,不得不"揣而锐之"——不断打磨自己,让自己变得更"锋利"。加班熬夜拼业绩,应酬交际拓人脉,把自己逼到极限。但老子警告我们:"不可长保也"。
就像一把刀,越磨越锋利,但也越容易折断。职场中那些拼命三郎,往往最先 burnout。生活中事事要强的人,常常最早累垮。身体垮了,家庭散了,朋友疏远了——这就是"不可长保"的残酷现实。
反观那些懂得"不若其已"的人,工作尽力但不拼命,生活认真但不较真。他们明白:适可而止才是长久之道。
其实就算你争得了金山银山,老子说"莫之能守"。历史上有多少富豪家族,不过三代就家道中落?现代社会多少暴发户,转眼就负债累累?
这不是说努力不对,而是提醒我们:不要将幸福寄托在外物上。真正的富足,是内心的知足;真正的成功,是生命的从容,不要把人生浪费在争夺金玉满堂的外物虚妄中。
最后老子说,"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,就是说一件事情做成了,就该懂得适时收敛。这不是消极退缩,而是遵循自然规律,
就像农民种地,春种秋收后要让土地休养;就像月亮圆满后必然渐亏。懂得在适当时候退一步,反而能进两步。在职场上培养接班人,在家庭中给孩子空间,在朋友间保持适当距离——这些都是"功遂身退"的智慧,是人生的解决方案"。
仁泽易道想说"不争"不是不努力,而是努力但不强求;不是不作为,而是作为但不执着。当我们学会用"不若其已"的眼光看待当下,用"功遂身退"的心态面对得失,就能活出老子所说的"天之道"。
